书香中国

  • 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虽然瑞典文学院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批评注重从美与丑两个方面对人与现实的关系进行反思;20世纪下半叶,这种反思则深化为对人的本质进行抽象的与具体的观照。如果说前期的反思只是停留在“认识论”上,即反思人类是否能认识世界,并达到人与世界的和谐,那么,后期的反思则达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即反思人的存在是否有价值,人的本质是否是荒诞与虚无。正是基于这种反思,人类才更深邃地认识了人类和世界本身。

  • 田园交响曲 安德烈·纪德 著;马振骋 译

    该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自我欺瞒的故事。纪德在编织了一个牧歌神话的同时,也毁灭了人类可以拥有一个田园世界的梦想,最终似乎是在告诉读者,欺瞒和假象有时是产生幸福的幻觉的前提。

    救助、收留、保护并启蒙了盲女吉特吕德的“我”称得上一个不失高尚的牧师,但是当他逐渐在内心深处对盲女萌生爱欲情怀,却对自己的私欲“出于本能”地掩饰,屡屡借助对《圣经》有利于自己的妄自解释获得心理安慰,甚至不惜阻挠和破坏盲女与自己儿子雅克的爱情的时候,作为一个牧师的“我”则已然陷入了自欺欺人的虚伪境地。

    点击阅读

    莫言

    本书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南方周末》评选为2009年“文化原创榜年度图书虚构类致敬作品”,并入选多项年度好书排行榜。

    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具有开创意义的小说艺术尝试,深度呈现中国人对生命的敬重、悲悯和罪感。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海明威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是海明威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结晶,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2年出版一篇中篇小说。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该书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曾排名第一。

    点击阅读

    吉檀迦利 (印)泰戈尔著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吉檀迦利》由103首诗歌组成,是泰戈尔哲理诗集的代表作,对20世纪世界文坛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诗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是何等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那些爱和平的人民。

    点击阅读